智慧農業 社會化農業新業態
我國農業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農業種植生產越來越智能化,社會分工細化以及社會組織方式變革衍生出農業眾籌、訂單農業、社區支持農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私人定制等社會化農業新業態。
1.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
目前訂單農業新表現形式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流通、餐飲類服務型企業向前延伸產業鏈建立原材料直供基地;另一類是企業與農產品基地建立合作模式,將基地作為公司員工購買農產品和休閑體驗場所,為公司員工提供內部福利。
2.社區支持農業
社區支持農業也稱市民菜園,消費者提前支付預訂款,農場按需求向其供應農產品,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城鄉合作新模式。
社區支持農業在農民和消費者之間創立了直接聯系的紐帶,也為消費者獲取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提供了一條可靠途徑,有一定商機,需要繼續探索完善。
3.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農業生產性服務是指貫穿農業生產作業鏈條,直接完成或協助完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作業的社會化服務。
目前在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通過開展農機服務、農技服務、土地托管、動植物疫病統防統治等,引導農戶實現“服務外包”,為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問題提供了出路。農業眾籌、農產品私人定制等處于萌芽期。這幾類新業態主要服務于特定消費群體,收益率較高,是農業多樣化發展的一種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