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溯源平臺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使得農產品產量得到大幅提高,近年來,農村電商得到一定的發展,農村電商在于要促進農產品上行發展,農村電商的上行產品普遍存在著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質優價不優以次充好、非原產地產品冒充原產地產品等現象。農產品電商不僅產品要標準化、規模化,還要做到眼見為實的可追溯,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從而做出品牌,實現優質優價。在農產品同質化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和假冒偽劣商品突出的今天,即使農產品再好,如果無法追溯,沒有品牌,也很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1.jpg

    農產品上行要杜絕偽溯源和僵尸平臺

    2010年商務部、財政部確定首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城市至今,國家相繼出臺多個與推進追溯體系建設相關的文件,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和企業也積極響應,紛紛上馬農產品溯源體系的建設項目,大量農產品溯源平臺涌現,由于各自選擇的技術公司水平參差不齊,形成了目前農產品溯源平臺不統一、系統不兼容、信息不共享的局面。

    從目前農產品溯源市場看,農產品溯源的主要問題不是技術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平臺的公信力和服務創新。由政府主導或企業自建的平臺因為公信力、宣傳推廣、創新性服務方案等問題,導致平臺利用率不高。企業自建農產品溯源平臺在溯源過程中既扮演運動員又扮演裁判員的雙重角色,消費者對其信任度本來就不高,再加上近些年一些企業利用偽溯源欺騙消費者,讓消費者徹底對其失去信心,最終淪為僵尸平臺,造成資源浪費。

    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部門,要提高對農產品溯源平臺的認知性,建立健全實現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從生產、收購、貯藏運輸等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平臺和環節執法監管數據共享機制。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和農資生產加工企業的信用信息公示機制,對于失信企業、合作社及農戶進行相應的懲罰機制,倒逼企業重視食品安全,倒逼農戶和從業者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生產。建設平臺時最好選擇有責任感,技術先進,公信力、傳播力強的第三方物聯網追溯技術平臺開展合作,確保農產品溯源平臺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電子商務農產品追溯制度,以RFID及二維碼標簽為載體,打通食品、農產品、物品生產、檢驗檢疫、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為消費者提供全面、透明、統一的溯源信息服務,實現網售的農產品源頭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解決消費者維權難、退貨難、產品責任追溯難等問題,讓消費者放心消費。運用物聯網實現一碼多用,實現產品防偽、防串貨、植入營銷、積分營銷、電商引流等多維度創新性服務方案,包括F2C(從廠商到消費者)在內的未來電商新模式。

    2.jpg

    通過多維度創新性營銷方案,讓消費者由不掃碼、被動掃碼變為主動掃碼,這樣海量的掃碼數據,為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土壤。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決策支撐,與消費者建立二次消費通道。通過對掃碼用戶的消費數據分析,進行會員畫像分類,從而量身定制各種活動。這一系列的創新性溯源解決方案對解決農產品上行的宣傳、品牌塑造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原文來自:盈縱啟航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
  • 天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