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智能科技環境下,農業生產已經過了靠天時的時代,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得到普遍提升,物聯網技術是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借助物聯網的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二維碼等信息感知設備,按約定的協議連接起來,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數據采集、智能控制、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既能改變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物聯網的系統功能
1.實時監測功能
通過傳感設備實時采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傳輸給服務管理平臺,服務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
主要是為農戶提供豐富的信息內容和服務,包括了農業法規、農產品交易、勞務信息、價格查詢、農業科技、市場動態、氣象信息等。
3.農業專家服務熱線
主要是為農場和農戶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農戶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彩信、短信的方式,在農業生產方面遇到的問題來求助于農業專家,同時可以通過這些通信手段獲得及時的農業生產信息。
4.農商在線電商服務平臺
主要是服務用農戶,提供農產品的網上宣傳、推廣,網上在線實物展示、交易撮合服務等。
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如今,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實行按需供給?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農民只需按個開關,做個選擇,或是完全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農業物聯網,即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的物聯網。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