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發展智慧城市的基本支撐
智慧農業離不開互聯網、物聯網和傳感器等技術硬件的基本支撐,智慧農業能夠給農業種植和生產帶來質的提升,智慧農業能有為居民提供穩定的日常農產品需求。智慧城市離不開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基本支撐,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吃飯,都要呼吸新鮮的空氣,為此,在推進智慧城市的過程中,農業忽視不得,一定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以現代都市農業不斷的發展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和科技推廣人員。沒有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與應用,沒有現代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智慧農業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受到的信息化知識培訓較少,在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中過分依賴生產經驗。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生產規模化是農業技術和設備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條件,也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小規模生產在農產品價格和成本方面處于劣勢,被壓在商品價值鏈的底端,很難推動農業信息化與智慧農業地發展。
農業發展的信息化與機械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于地區間、民族間經濟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差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平衡,面臨自然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同時,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等更是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還沒有真正在推動農業發展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提升農業物聯網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并重,提升農業物聯網的自主創新能力,難度大的技術要加快引進吸收,短平快的技術要自主研發,把傳感器轉換成低成本、便攜式的儀器設備,通過單項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并舉,加快技術研發應用步伐。二是物聯網設備要力求方便實用和“傻瓜化”。農業物聯網項目要以“測得出、使得快、算得靈、用得好”為建設標準,重點在功能設計、核心技術、推進機制等方面尋求突破。三是農業物聯網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農業物聯網是個復雜的工程,其應用應突出重點,優先從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行業入手,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產過程精細化管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物聯網使用經驗,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但是我們始終沒有突破依賴自然資源和低廉勞動成本的發展格局,個體化農業生產依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智慧農業的提出和發展,給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綜合集成應用,對于農業特色產業和模式的創新,對于農業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突破,以及農業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以及農業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也需要在國家的重視和扶持下相關利益方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