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 食品安全的應對策略
食品生產使一個復雜的過程,企業生產的目的就是不斷的追求利益化,這是無可厚非的動機或是目的,但是很多人卻只想著競爭,其道德被追求的利益所扭曲,為牟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顧,缺乏起碼的誠信。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源自整個食物鏈,也可能源自農田、加工、倉儲、運輸、銷售以及消費者自己的加工環節,即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構成了食品安全影響的基本因素,可以稱為影響食品安全的污染及技術因素。
食品安全問題對人類健康生存的威脅
食源性疾病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是的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兒童、孕婦和老人。據WHO 統計,全世界每年僅5 歲以下兒童的腹瀉病例就有5 億例次,造成300 萬兒童死亡,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市發生了食源性甲肝流行,造成30 多萬人感染,9 人死亡,對上海市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1996 年日本發生的大腸埃希菌感染事件,造成近萬人食物中毒,92 例并發出血性結腸炎及出血尿毒癥,有數名學生死亡。2001 年江蘇、安徽等地爆發的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57:H7,中毒人數超過2 萬人,死亡177 人。
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由于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突出,造成了出口受阻,目的國不僅提高標準,還經常出現修改設計工藝或方案等,為了要符合對方要求的標準、技術法規,我們的出口成本增加;由于價格的提升,其企業的競爭壓力增大。
由于我國的出口食品受阻,使很多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都產生了“重出口,輕內銷”的心態。在出口產品的生產上采用高質量標準,而在國內產品生產上降低標準,放松要求。這就造成了國內的食品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存在,國際上也普遍關注我國國內食品安全生產,不利于產品出口。
食品安全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事件具有連鎖反應,會造成市場萎縮,影響或阻礙企業(行業)的發展。廠商不正當的生產行為對消費者和社會利益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同時也為廠商自身信譽帶來了損害,消費者需求的下降甚至沒有需求,對于廠商的打擊是致命的,將會導致企業規模萎縮或者倒閉。
食品安全危害社會體系構建,影響政府形象,加深人民不信任程度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出來以前,國內各行業生產狀態是熱火朝天,形勢處于一片大好的。但是每次石破天驚的食品安全問題總是讓人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這讓群眾普遍感到懷疑:為何各種明細而嚴厲的食品安全條例和各類法律法規不能在事發以前起到應有的作用?昔日的三鹿是國內乳制業的知名企業,集萬千寵愛,備受呵護。然而三聚氰胺的結果卻令人發指。伴隨著近幾年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對于整個社會的健康體系建立健全和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食品安全問題對經濟發展影響是巨大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作為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工具,可從食品生產源頭開始管控食品安全,直至到消費者手中,應對食品安全的策略如下:
加強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大力推行對種養殖源頭的食品安全追溯監管。建設規模化的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從種養殖源頭抓起、推行從養殖場、農田、茶園等原產地到出口離境的全過程監管。同時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原料的嚴格可追溯信息,及時查處所發現的不安全農產品和食品原料并及時切斷供應源,確保種養殖源頭提供安全的農產品和食品原料。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性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把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保障人民健康、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證社會穩定的大事來做。一是對全民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利用一切媒體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促進消費者掃碼追溯食品安全;尤其是消費者,消費者的安全性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對消費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性控制起著關鍵的作用。二是食品與土壤、大氣環境息息相關,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三是加強誠信、公德的宣傳教育,只有全民素質提高了,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四是促進食品企業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食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