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系統 需要有更多人的參與
食品溯源是從生產源頭開始進行食品的全流程追溯,進行事前記錄。政府平臺現階段的重點在于事后追溯,而非事前防偽,因此適用性有一定局限。目前,企業自建類平臺,主要靠企業的自覺、誠信和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產品的初步把關,如此一來,誰也不能保證所謂的“可追溯”不會只是商家的一個噱頭。
大多數企業、行業內自建的食品溯源平臺,僅僅是作為內部管理工具來使用,并未和相關監管部門打通。食品溯源系統不跟監管部門做對接,相關的數據就無法保證真實性。
不讓一方唱獨角戲
此外,食品安全溯源理念在消費者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還有待提高。此前在調查中,有消費者表示,之所以選擇貼有追溯碼的食品,只是本著安全考慮,但從沒有專門掃二維碼查詢,而且也確定不了上面的信息是否真實。
對此,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應加大對食品安全的宣傳,使消費者對擁有食品溯源系統的食品具有更強的消費意愿,從而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食品溯源系統,不讓一方唱獨角戲。
只有讓更多人都參與進去,食品溯源系統體系的建立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的效果
業內專家表示,食品溯源市場未來前景廣闊,食品安全及質量追溯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居消費者、企業、政府及國家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前列。基于對食品溯源實踐的總結,專家們認為,中國食品溯源領域的發展趨勢未來會呈現3個趨勢。
食品溯源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消費者希望通過溯源直接得到評價結果,而不是信息本身。
對于企業,食品溯源將從增加成本逐步向創造價值過渡。伴隨著市場對“溯源理念”的認可,“溯源的企業和商品”會逐步在競爭中確立競爭優勢。例如進口商品,通過溯源的手段對便利通關、降低打假成本、促進銷售等產生促進作用,企業會逐步從“溯源”本身獲益。與大數據和誠信體系融合,食品溯源將撬動企業、商品以及供應鏈的大數據,最終融入到社會誠信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