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理解食品安全
現如今食品安全問題正是上升時期,食品安全能夠給社會的繁榮穩定帶來積極作用,食品安全是需要全民監督指導。食品安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定義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它涵蓋了人們平時對食品關心的主要方面。比如蔬菜是不是有農藥殘留,豬肉里是不是有瘦肉精,奶粉里有沒有三聚氰胺。
但其實食品安全還有一個覆蓋面更廣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這個定義是從原來糧食安全拓展得來的。質量安全可以等同于食安法中的定義,數量安全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即可,就是食物數量穩定和滿足需求的供應。通過這個廣義上的定義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在很多的食品事件。
“速生雞”。這個詞每隔幾年就要火一下,每次一火相關行業就得受些損失。其實現代養殖中,不光是雞,還有鴨、豬這些畜產品生長速度都比50年前快了不少。上市時間的縮短一方面是現代養殖中飼料等養殖投入品的使用,另一方面是品種的不斷選育,挑出了生長周期短的品種。通過合理的養殖方式,它們能提供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保證的肉制品。如果還按照50年前的方法飼養它們,也許口感沒發生變化,但對于大多人來說一年能吃幾次肉?
食品添加劑。食品人認為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而很多人認為添加劑是萬惡之源。常用的食品添加劑有著色劑、增稠劑、防腐劑、乳化劑、護色劑、加工助劑等等。這些添加劑的合理使用延長了食物的保存期,增加了食物數量的。現在常常出事的都是非食品添加劑的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亂用和濫用。
轉基因作物。這個爭議比較大,不管它的使用規則。研究它的初衷就是在傳統育種出現瓶頸的時候,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一種方式。
食品行業的發展,就是對食物的數量和質量平衡關系的探索。現在有的已經形成平衡,有的還未形成。但無論追求哪一方面的絕對領先,都會導致另一方的不可接受。食品溯源系統是對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等過程進行信息記錄,以滿足后續對食品安全追溯的要求,也能夠降低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危害,食品生產企業創建食品溯源系統建設納入重要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