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追溯急需在食品行業推廣使用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食品產量不斷增加,經濟發展從“溫飽”轉向“小康”。對于食品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且不斷爆發的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要求已由“吃得飽”向“吃得安心”轉變。為此,只有通過對食品進行安全追溯,重塑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保障食品安全才能使食品產業獲得長久發展。
食品安全信任,摧毀容易重建難
導致目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雖然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穩定向好,但由于曾經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仍心有余悸。生活中食品種類復雜、加工環節眾多,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生產鏈上下游信息無法對稱,就無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甚至出現問題也無法確認具體環節。
另一方面,消費者由于信息不對稱,一旦有風吹草動,會形成“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慣性思維。在食品市場中,消費者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一方。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種信息,人們從心理上習慣“寧可信其有”。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對整個行業都有翻天覆地的影響,一旦信任坍塌,再塑消費者的信任實在難上加難。
溯源“把關”,重塑消費者信心
信心的增強源于品質的提升,而品質的背后必須是由先進而完善的管理體系進行規范和監督。
要想讓消費者安心,就要滿足消費者的知情需求。溯源信息就是通過二維碼的形式,將食品的全部信息毫不保留的展示給消費者,讓人們了解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到底安全不安全。試想,如果食品都用上了食品追溯,把食品的安全信息全都毫無保留的展現給消費者,消費者還會擔心吃得不安全嗎?
食品追溯急切需要在食品行業進行推廣,如果有了食品安全追溯,對食品企業的誠信也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有了食品追溯,產品的所有信息可以讓消費著一目了然,產品沒了問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也就得到了保障,有了食品追溯,重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才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