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是建立食品安全環境根本途徑和保障
自古以來,食品安全便是人民群眾所牽掛的重點問題,在當今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背景下尤為甚。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問題?只有建立起對食品生產、流量、儲存進行明細記錄的食品溯源系統,并據此進行監管才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縱觀各類食品安全問題,一旦發現查處曝光后,從會出現生產制做、流通、消費等關聯企業總是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為了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儲存、銷售的監管,國務院文件明確要求加快推進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建立統一的追溯系統平臺,提高溯源體系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并給予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助,在這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食品監管機構和生產流通企業,紛紛上馬食品溯源項目,都加快了各自食品溯源系統的建設。
由于食品溯源體系的建設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技術人才,雖然有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但源于國內各建設主體的目的不同,技術、設備、投入參差不齊的現實狀況,現有的食品溯源體系呈現標準不統一,技術不統一,行業不統一、建設主體不統一的“四不統一”的局面。食品溯源體系全面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盡快完善食品溯源體系,各企業也在技術和資金方面增加投入,但是,因為食品溯源系統建設的滯后,很多食品企業生產的食品還沒有自己的食品溯源系統,也沒有進入政府監管機構的食品溯源系統,從而導致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存儲、市場交易各環節的監管出現真空地帶,給那些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機,損害了守法經營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權益,也危害了不知情的消費者的健康。
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從加強生產加工、流通存儲、市場交易各環節的監管入手,建立起以溯源追溯體系為核心的監管體系,通過溯源食品流通平臺將安全優質廉價的食品奉獻給廣大消費者,努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讓百姓充分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福祉。食品溯源體系建設重而道遠,全面建立起食品溯源體系建設,我們的食品安全才會有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