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食品行業的“互聯網+食品”
互聯網信息科技在快速的發展,傳統食品行業都在尋求互聯網化成長進程,在互聯網席卷各行業的浪潮中,“互聯網+食品”是典型的代表。當“互聯網+”成為驅動經濟轉型升級與創業發展的動力源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食品行業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必然迎來變革,這也為整個食品行業帶來良好的轉變并注入新的活力。
所謂“互聯網+食品”,并非一個單純的概念,更不是將互聯網和食品行業簡單疊加即可。實際上,這個概念的實現需要的是兩方發生化學反應,即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并實現需求互補,如此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成果,進而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互聯網+食品體現在哪?
迎著互聯網的風口,作為民之根本的傳統食品產業如何實現轉型發展值得探討。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很多食品企業以為就是把食品拿到網上去賣,這是大錯特錯。所謂的互聯網+食品不是只體現在生產線的智能化程度方面、或單純搭上互聯網銷售渠道,還體現在以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支撐的定制生產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
食品企業要抓住互聯網的浪潮,就應該了解如何通過互聯網改進產業鏈,讓產品價格更低、品質更好、食品更安全。具體說來,就是讓互聯網介入系統,控制產業鏈各個環節。
互聯網時代食品安全如何來保障?
政府監管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保障或者說是最后一道防線,而落實企業責任是前提。在當今市場經濟深化發展背景下,僅靠政府監管或企業自律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應該是社會綜合治理,走共治之路。
社會共治的監管形式,需要借助第三方平臺的源頭控制作用。食品經營者是分散的,監管起來十分有難度,但如果將他們匯集在第三方平臺上,就可以起到一個源頭控制的作用。因此,政府監管部門和第三方平臺應相互配合,打通監管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信息鏈,實現統一、集中化監督。
綜上,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利用新技術將產品、企業和用戶聚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走信息共享、多方參與的治理道路,才能實現互聯網與傳統食品行業的成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