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表里不一,缺少食品溯源系統保障安全
10月12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在120個樣品中有29個不符合國家標準,問題集中在標簽標識、營養成分標注(明示)和品質指標方面,涉及海天、加加、李錦記等品牌。
從古至今,醬油在中華民族烹飪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中國醬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種家事藝術與秘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其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釀造法。古人對醬油釀造及其用心嚴謹,清人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就格外強調,“豆醬日曬三伏,晴則夜露,深秋第一篘者勝,名秋油,即母油。調和食物,葷素皆宜。”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醬油制作奧義,但逐利的今人,卻利用化學制劑勾兌醬油甚至化學合成人工醬油。
醬油是人們烹飪菜肴時經常使用的傳統調味品,其產品品質優劣直接關系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隨著人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越發關注,對于建立食品溯源的訴求也日益提高。
食品溯源系統是指在食物鏈的各個階段或環節中由鑒別產品身份、資料準備、資料收集與保存以及資料驗證等一系列溯源機制組成的整體。食品溯源系統涉及多個食品企業或公司,多個學科,具有多種功能,但基本功能是信息交流,具有隨時提供整個食品鏈中食品及其信息的能力。在食物鏈中,只有各個食品企業或公司都引入和建立起本企業或公司內部的溯源系統,才能形成整個食物鏈的溯源系統,實現食物鏈溯源。
食品溯源系統不僅僅能在發生食品安全的恐慌時,追溯到它的生產地,從而判定這些食品是否受到了影響,還能確保貿易中的公平慣例,維護了正規企業的權益,保護了企業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