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建設應不忘初心
人們已經過了那個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食品在進入口中之前有可能經歷了好幾十道工序,這就導致了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概率增大,你吃的食品安全嗎?實現源頭追溯了嗎?包裝上有沒有食品溯源防偽追溯的標志標識?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將強制實行,給全國食品生產企業套上了食品安全的緊箍咒。實現食品溯源是法定要求,但是目前國內現狀是二維碼追溯市場魚龍混雜,尚無一個行業標準來約束食品溯源體系。用手機一掃,便知道商品的“出身”,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建立食品安全信任的一個最簡潔的途徑。
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鼓吹“追溯產品”,形形色色的二維碼成為產品包裝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市場流通的大多數“食品追溯”標簽掃出來的信息只是產地、加工工序、配料表等,還不能算真正的可追溯。甚至一些只能查詢到企業的官方網站或者公眾號,無法獲得每件商品的生產源流信息。
盈縱啟航以為,建立食品追溯體系,初衷就是為了保證食品從生產、加工再到流通環節的衛生、安全,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可以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確保問題產品召回和銷毀。然而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山寨版的食品溯源系統信息模糊,無法精準確定原料來源和生產加工環節,致使溯源成為一紙空談。
誠然,食品溯源建設應不忘初心,食品的源頭可追溯,要完全實現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需要管理部門合理運用補貼機制加監管措施,對真正以食品安全為生命的企業給予獎勵,對利用食品溯源做噱頭的不良企業依法處罰,雙管齊下才能確保食品市場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