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商+溯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商務以電子技術為手段,以商務為核心,把原來傳統的銷售、購物渠道移到互聯網上來,打破國家與地區有形無形的壁壘。而銷售渠道追蹤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的重要一環,電商+溯源是當前和今后建設農產品追溯體系的一個無法回避的選項。
首先,“電商+”,可以讓農產品及其追溯體系以一種跨越時空局限、直接對接廣域大市場的方式,以信息更加透明、競爭更為充分的方式,來接受市場的評判、社會的監督和政府的監管。較之線下傳統方式,較之“做盆景”、“做特供”的方式,電子商務更符合基于市場的原則,更符合“種大田”、“惠民生”的要求。
其次,“電商+”,符合實效導向的要求。技術是否適用,市場愿不愿意買單,或哪種技術和服務的性價比更高,更受市場歡迎,應交由市場檢驗。是騾子是馬,在電商大平臺上同場競技,更容易分出高下。通過買家用錢投票,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機制,這有利于為追溯體系奠定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滾動完善的基礎。
第三,“電商+”,可為農產品追溯體系提供更為理想的數據化+網絡化的基礎。從手段上看,電子商務跨時空對接供需的交易方式,比傳統方式更有利于促進農產品各種屬性信息的數據化呈現和網絡化傳輸,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為交易而上網,客觀上為追溯體系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第四,農產品追溯體系在建設步驟和方向上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電商+”,有利于依托電商平臺在線交易形成的市場倒逼機制,通過經安全認證和可溯源產品優質優價的示范效應,以及平臺海量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來促進農產品追溯體系主客體的加快覆蓋。
最后,“電商+”,可助力機制創新。農產品追溯體系的機制創新,要很好地解決相關的利益博弈、動態磨合和試錯調整,同樣也需要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電子商務大市場的運轉和不斷發展,其實本身就是當今實踐提供給我們的一個有利于化繁為簡,雖不唯一、但可能距離解決方案較近的所在,這里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付出更多的努力。